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工作者要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2-05-25 07:25   浏览数: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理论工作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拥护者、践行者、促进者。

明经究理,让学术发先声。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的过程。

  • 理论工作者要发挥先学先倡的作用,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是团结各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重大战略决策。

  • 理论工作者要学思践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学理阐释,挖掘历史底蕴、研究现实基础、阐释逻辑遵循。要做到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增强说服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躬耕力行,以践履担先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 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 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决不能坐在书斋里为研究而研究。对一些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地阐明我们党的主张和观点,理直气壮地宣传我们党的立场和原则,坚持高举旗帜不动摇,坚决抵制错误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守好精神家园。

培根铸魂,重育人做先生。有许多理论工作者既是学者,也是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青少年学生自主意识强,充满朝气,思想活跃,特别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引。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 要当好“先生”,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自觉行动。

 

下一条:民族政策宣传月|王延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各族师生心灵深处